美本申請最易犯的6大錯誤
來源:學成網 時間:2023-09-17 14:00
在美國本科申請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陷入一些申請誤區,導致申請時間把控或者素材準備不及時,最終的錄取結果不如意。
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些留學家庭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常見的思維誤區,幫助大家理清申請思路,從而更加順利地度過申請季。
誤區一:對用于申請的托福和SAT考試時間的誤解
美國大學申請的截止日期并不是學生考托福和SAT的截止日期。舉例來說,申請2024年秋季入學的常規申請截止日期大部分學校都是2024年1月1日,但這并不是說你要在1月1日拿到分數。
實際上,申請人要做的是在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前把除托福成績之外的其他材料全部寄出;托福分數可以稍后寄到學校,但必須在學校評審你的申請材料之前寄到。
申請人至少在Deadline之前寄出一個可用的分數,之后收到新的成績再更新發送一次給大學,也是可行的??紤]到托福和SAT的備課、考試、出分、刷分等過程所耗費的時間,我們建議學生盡早出分。
誤區二:對GPA、托福和SAT考試成績的誤解
GPA成績對于申請美國名校來說非常重要,學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在校成績以滿足申請要求。但美國本科申請不是按照成績分數“一刀切”,在申請時招生官會綜合各項要素來考量學生的能力。
因此,同學們切忌把所有規劃重點都放在提高GPA成績上,活動、文書等軟實力背景也要同步提升。比如,一些成績不那么優秀,但是文理均衡,文書有特色的學生也有機會被名校錄取。
另外,雖然很多大學實行了標化可選政策,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提交,但如果想申請美國TOP30大學,優異的標化成績可以為你提升競爭力。
誤區三:申請定位不合理
有些學生、家長對排名有一種盲目依賴和崇拜,只想申請TOP10或者TOP30學校,沒有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
還有一批申請家庭,一開始就鉆進了牛角尖,有非常嚴重的名校情節,比如非藤校不去。有目標固然是好事,但我們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綜合實力進行合理選擇,爭取申請到自己最匹配的學校,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誤區四:對University和College的誤解
除了綜合性大學之外,美國還有許多教學水平很高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而有一些申請者抱有“學院不如大學”的偏見。
事實上,美國文理學院以精英教育為主,提供小班教學,其教育水平并不遜色于綜合性大學,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優于綜合性大學。
一些優質的文理學院,如威廉姆斯學院和韋爾斯利學院,在很多美國人心中,其本科教育水平比哈佛耶魯還要高。
誤區五:對推薦信的誤解
很多申請人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找名人來給自己寫推薦信,但對學生不了解的名人往往是不適合作為推薦人的。
美國院校通常會要求申請者提交一份成績報告單和兩封教師評價,推薦信作為申請材料之外的補充,如果對自己的推薦信內容不夠自信,可以不提交,但是需要學生盡可能將其他申請材料,比如PS、活動、文書等準備充分,也可以收獲不錯的錄取。
誤區六:家長在申請中角色的誤解
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愛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家長在申請階段有過多的參與,可能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
家長在留學申請中更多時間擔任的是輔助的角色,而不是完全的決策者,需要學會培養孩子自己的獨立性。
那么家長需要如何做呢?
準備階段
父母與顧問老師應該是合作輔助學生的關系,保持及時良好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學生目前的進度,標化成績、活動完成度、時間管理、學生申請準備中的心理變化等,都需要隨時的溝通。
選校階段
選校的參考信息有很多,家長都可以給孩子提建議,但是應該盡量培養孩子自我檢索學校信息的能力,讓孩子自己說出選擇或者不選擇學校的理由。
選專業階段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學習商科相關專業,但是孩子是否喜歡呢?他們相信:孩子現在還小,總會喜歡的。我們理解家長想為孩子未來生活做打算的苦心,但是學生不喜歡的專業,真的很難維系。
希望家長可以尊重孩子對專業的選擇,興趣是孩子選擇專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基于興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助于孩子的學習和進步。
文書寫作階段
有些家長參與度過高,對學生的文書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見,必須要按照他們心中的學生形象來撰寫,最終主觀因素過多,反而不能體現學生的真正優勢。
希望各位同學和家長都能注意以上誤區,提前規劃標化考試的學習及申請準備。